
1、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常见类型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网络制等。
组织文化: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和传统,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组织边界:界定组织与外部环境以及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分为实体边界(如物理空间、资产所有权等)和虚拟边界(如信息流动、文化差异等)。
2、 编制
指公司或部门为了完成未来或过去的任务而确定的公司或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其对人员的实际配置工作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
对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关系等进行规划和界定,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包括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轮换等方式。
3、 部门职能
指一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的职责总和,即在一个组织中,一个部门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根据不同标准将组织活动分解为不同的部门,如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客户部门化等。
以团队作为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打破部门界限,实现跨职能协作,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4、学习型组织
组织成员持续学习、共享知识、不断改进和创新的组织,强调组织的适应性和变革能力。
5、战略联盟
两个或多个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来增强竞争力。
6、 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是总公司下面按产品、地区、业务范围划分事业部分公司;事业部分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其特征是:决策权并不完全集中于公司最高管理层,而是分权给事业部,有利于它们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公司最高管理层摆脱了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进行重大决策的研究;公司的适应性强;适于规模大,产品种类多,经营范围广,分地区经营,技术上,生产上可以相互独立进行的企业; 管理层次多,管理费用高,各事业部协助比较困难,易产生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的倾向。
7、 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直线制与职能制的结合。 它是在组织内部既有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直线部门,也有按专业分工设置的职能部门;但职能部门在这里的作用是作为该级直线领导者的参谋和助手,它不能对下级部门发布命令。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吸取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的优点:一方面,各级行政负责人有相应的参谋机构作为助手,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每一级管理机构又保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
但在实际工作中,直线职能制有过多强调直线指挥,而对参谋职权注意不够的倾向。
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具有以上的优点,使得它在各国的组织中被普遍地采用,而且采用的时间也较长。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甚至机关、学校、医院等一般也都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结构。